首页» 学生工作» 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贡献典型案例

社会服务贡献典型案例

一、突破煤化工C4产业链关键技术,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本学科工业催化团队依托精细化学品教育部工程中心,围绕煤下游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煤下游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研究开发,寻求突破煤基精细化学品生产实践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增强煤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该团队标志性成果之一是研究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丁炔二醇合成1,4-丁二醇加氢催化剂;该技术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载入《中国催化三十年发展 (1982-2012)》中“精细化工、石油化工部分”八项工业化重大成果之一;以该催化技术为核心,已在国内建成了三条1,4-丁二醇工业生产线,产能60万吨/年以上。该团队的另一项标志性成果是开发出温和条件下顺酐加氢制丁二酸酐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并针对顺酐加氢强放热反应特点,开发出两级反应器加氢、外循环撤热加氢工艺技术;以该催化技术为核心,联合河南能化集团研究院、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赛鼎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开发出千吨级工艺包,已在河南能化建成3000/年工业示范装置,实现稳定运行,原料转化率100%,目标产物选择性98%以上,丁二酸酐纯度99.7%以上,达到荷兰壳牌公司产品质量品质,已实现产值6000万元。该团队目前正与阳煤集团、融和集团等洽谈2万吨/年工艺包技术转让,已进入实质谈判阶段。

二、聚焦混凝土外加剂研发,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本学科混凝土外加剂团队依托功能分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水泥、混凝土聚羧酸外加剂的开发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获得3项技术发明专利,同时储备有乙二醇单乙烯醚、聚羧酸粉剂制备、常温聚合、无碱液体速凝剂和新型复配技术等未公开的关键技术。研究团队成立了专门转化自有科研成果的聚羧酸减水剂生产企业—山西合盛邦砼建材有限公司,创新探索并成功打造了“自办企业自主转化自有科研成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2014年公司完成股改,更名为“山西山大合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大合盛)”,是当年国内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唯一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目前,山大合盛凭借技术创新,已发展为总部员工近百人、年产量达20万吨、年产值近亿元、年利税近800万元、净资产近亿元的科技型外加剂生产企业,拥有太原小店、阳曲和河北邢台三个生产基地,并参股设立了重庆紫光合盛、内蒙合盛、安徽合盛和江苏合盛四个分支机构,是我国聚羧酸减水剂的技术创新者和产品供应商。产品先后应用于近 4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和地方铁路工程、10余条高速公路工程、三条超高压输变电设施和20多个城市的市政建设,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领下,该团队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央企深度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双方挂牌成立“新材料研发及人才孵化基地”,已就混凝土技术、外加剂技术、新材料开发等方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并多次为中国铁建集团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技术人员就混凝土技术和混凝土外加剂知识进行业务培训,参加人员超过一千人次。

三、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促进我省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本学科生物肥团队依托“大田粮食作物生物培肥集成技术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区域循环农业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化学和生物学学科交叉优势,在绿色种植、健康养殖、生物质能源、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发的高吸收率、低排放量预消化液体饲料,受到国内广泛的关注,先后得到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重大研发项目、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农业部公益类专项、山西省“1331”重点工程的资助,累计示范面积超过550万亩。20199月,该团队依托山西大学与襄汾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此基础上,与山西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共建山西大学绿色循环农业研究院”和“合作共建山西大学绿色循环农业襄汾产业园区”的协议书。研究院依托本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进行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开发支撑产业园区的技术集群并在园区实现科技转化,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种养结合的绿色农业循环,包括秸秆等生物质的热解和秸秆炭化学改性技术,支撑生物质发电及秸秆炭的产业发展;开发粮食深度利用预消化技术,支撑绿色养殖产业和人类健康产业的发展;开发畜禽粪污资源化技术,支撑绿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开发肉制品生物化工炼制技术,支撑肉制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项目总投资1.9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审批、设计、征地等手续并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即将于202010月投产,预计将给我省襄汾县带来15亿/年的产值。

四、围绕山西中药特色资源,服务我省医药企业发展

本学科中草药功效物质研究团队依托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合山西省中药资源,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了道地药材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效。与山西振东制药集团合作,联合开展了连翘叶新食品原料研究,制订了山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翘叶》DBS14/001-2017标准,突破了限制连翘叶作为食品原料的瓶颈,推动了山西省连翘叶茶生产企业和山西省连翘产业链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制订了《道地药材   山西连翘》和《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连翘》两个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为山西省道地药材品牌的树立奠定了基础。积极为古县、安泽县、陵川县、沁源县和浑源县人民政府就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并为浑源县制定了“黄芪产业发展规划”、为陵川县完成了“连翘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研究资料,推动了地方中药材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与山西振东制药集团和山西华卫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承担了两项国家标准化项目,为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与山西国新晋药集团和山西泽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企业制定了4项连翘叶茶标准,推动了该企业的发展。

五、发挥化学会辐射作用,促进我省化学事业发展

山西省化学会挂靠山西大学化学学科,本学科刘滇生教授、李思殿教授、张勇教授分别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近年来在推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化学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2019年间,主办或协办了第二届国际硼化学会议、第八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和十三届华北五省市化学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山西省化学化工论坛和青年化学论坛、第一届山西省高等学校化学化工院长/系主任论坛等各类会议12场;在阳城恒亚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了学会服务站,对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并现场调研,解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配料和产品质量问题,受到企业的好评;与山西省北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科技服务协议,为山西汾酒集团编制人才考察方案,并针对山西省长治市垃圾分类现状完成调研报告1篇;成立了综合专家库和各学科专家库,为山西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承担我省全国化学奥赛初赛的培训和组织等工作,得到省科协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获全国决赛10金、23银、15铜的优异成绩,在中西部地区名列前茅;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及科普宣传,理事长刘滇生教授在农业科学施肥、播种等方面不断创新,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田,取得较好的效果,并选派专家教授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普报告,受益群众2万余人。


院所中心
校内门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