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高利珍
职称:教授
联系方式:lzgao1@yahoo.com
介绍:
高利珍,男,1965年1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化学学工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全球招聘)、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绵阳)科技城新能源与环保领域首席科学家。曾任太原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在多相催化、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军民融合等领域取得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权中国发明专利28项,日本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4项。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2.09-1986.07 山西大学化学系,本科生,物理化学专业。
1986.08-1992.0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
1994.09-1997.03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副教授)。
1992.07-1994.08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1994.07)。《太原工业大学学报》副主编。
1997.03- 2014.12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09),博士生导师(2000.09),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0.09)。曾任四川大学兼职教授。
1997.12-1998.12 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客座教授。
2000.08-2001.12 日本筑波大学物质工学系,外国人教授。
2003.03-2003.09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EPFL)化学系,邀请教授。
2003.09-2005.08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系,高级研究员(PI)。
2000-2002两次受邀参加丹麦技术大学(DTU)博士论文答辩。
2005.08--2012.08西澳大利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教授。
2009.08—2021.12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08-2013.12太原理工大学院长(全球招聘),院学术、学位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
2013.03-- 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全球招聘)、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绵阳)科技城新能源与环保领域首席科学家。
2021.12---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研究领域:
研究和技术转化涉及多相催化、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军民融合等领域。
1.多相催化。催化剂材料制备(重点是钙钛石稀土复合氧化物)、催化基元反应机理(醇合成、NOx分解、低碳烷烃活化氧化等)、催化剂表面结构与吸附物的活化的关系、催化反应器设计等。
2.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碳基材料、钙钛矿型薄膜光伏电池、铝二次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金属间化合物、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化洋葱碳、碳纳米链等)的制备及其应用、储氢材料、硅氧(氮)烷聚合材料(LED封装材料)、聚苯硫醚--玄武岩纤维复合工程塑料、吸附式制冷材料等。
3.环境领域。烷烃催化裂解零排放制氢技术、粉煤灰的气流粉碎超细化及高值(橡胶,塑料填料)应用、汽车尾气净化多孔金属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生物质富氧气化,光催化处理废水、电催化CO2还原、高压脉冲紫外催化处理VOCs,金刚石气相沉积薄膜等。
4.军民融合技术的实践和产业化工作。担任中国(绵阳)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期间,成立了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河北分中心、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山东(青岛)分中心,四川省两用技术再研发中心等机构,探索了军民技术融合与转化的理论和途径,总结出一些理论,转化了一批技术。
教学与人才培养:
在国外,给本科生讲授过基础课Chemical Kinetics and reactor design, Thermo-fluid,Chemical reaction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给研究生上过Chemistry and Nano-synthesis, Catalytic Chemistry等课程。
给国内给本科生讲授过《反应动力学和反反应器设计》、《低碳技术与新能源》等课程。给研究生讲授过 《催化化学》、《环境科学前沿》等课程。
培养国内外博士生28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
指导学生获得过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银奖。3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主要成果: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权中国发明专利28项,日本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4项。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内部刊物上发表了六篇军民融合方面的论文。获澳大利亚发明奖。
承担过的项目:
多年来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中科院重大攻关项目、中科院院长特别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科学基金、澳大利亚科学基金、新加坡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子课题、中国科学院纳米技术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项目、德国巴斯夫项目、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项目、日本大阪煤气公司项目、山西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山西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军民融合重点建设项目、四川省经信委军民融合重点项目等。
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1. 作为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和课题组长,在于作龙研究员(原所长)的领导下 ;(1)与中科院金属所合作,在师昌绪先生的关心支持下,在深圳成功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高分子包覆的改性石墨)和锰酸锂正极材料实现了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是我国较早将锂离子电池材料实现国产化产业化的课题组。目前该公司(深圳贝特瑞)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已经为上市公司);(2)在深圳在国际上较早的用移动床催化气相沉积制备技术实现了碳纳米管的批量生产(深圳纳米港),产品销售到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瑞士等。并开发出碳纳米管锂离子电池导电胶的产品(深圳德方纳米,已经为上市公司)。
2. 在新加坡研制发明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已经成功转让给日本大金在马来西亚的公司。
3. 在西澳大利亚大学开发了利用澳大利亚铁矿石为催化剂主要成分,催化裂解天然气零排放制氢和石墨化纳米洋葱碳的技术。拉通了零排放制氢---变压吸附分离---储氢---燃料电池的工艺集成。依托该技术,西澳大利亚大学创建Hazer Co. Ltd. 公司(西澳大利亚大学、发明人、世界著名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公司(BHP)、澳大利亚著名能源公司Westfarmer等共同参股),该公司已在澳大利亚主板上市(ASX:HZR)。
4. 在山西阳泉(山西中兴环能公司首席科学家)将煤层气催化裂解制备纳米洋葱碳的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是山西省重点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5. 与山西万方实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首席科学家),开发出了两段三效金属泡沫多孔载体柴油车尾气及碳烟颗粒催化净化器,克服了柴油车尾气炭烟堵塞的难题。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得到推广应用。
6. 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卓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深紫外高功率脉冲高效催化分解破坏挥发性有机物(室温下甲苯消除90%,甲醛消除95%)和细菌病毒(埃博拉病毒消除率99%)的技术,并制备出样机,并在广东、四川、江苏等地推广。(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12强)。
7. 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通美科技公司、绵阳全息能源研究院合作,开发了富氧生物质气化技术。已经完成了日处理50吨的试验。(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8.天然气、煤层气、生物质气零排放制氢气和高值纳米碳技术(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12强)。
9. 领导组织实施了一批军民融合项目,启动了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成立了河北、山东分中心)和四川省两用技术再研发中心。转化了一批项目:如化学液体防弹衣,飞行器耐高温涂层复合材料,激光夜视仪、聚芳纶复合材料、聚苯硫醚、生物质纯氧气化、回旋加速器硼热中子捕获肿瘤治疗仪、气流粉碎技术、中孔纤维膜、高稳定性钛酸锂离子电池、超声波聚焦仪、激光雷达等。中央电视台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重点报导过。